老師怎樣處理犯錯的學生最恰當

u=733642807,3608473853&fm=23&gp=0

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大多數(shù)班主任老師都會板起臉孔,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予以訓斥、批評,語言尖銳,咄咄逼人。有的甚至怒氣沖天,慷慨激昂,聲色俱厲;更有甚者,動手動腳,對犯錯誤的學生行之以體罰或變相體罰。因此而釀成嚴重后果,害人害己的,也有所聞。其實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自己肯定是不快樂的,或者象一只已經(jīng)點燃的炸藥桶,要把自己所有的怒火都潑向學生;或者象一塊冷冷的冰,竭力地壓抑胸中的憤怒象大海的波濤久久不能平息。然而,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不妨先冷靜一下,讓自己換一種心態(tài)。

 

  案例介紹

 

某學生早晨喝完牛奶,就隨手從窗戶往下扔空牛奶盒子,正巧打著了樓下的一位學生。事情鬧到了老師那里,亂扔盒子的學生被班主任叫到了辦公室。

 

“你知道這種行為的嚴重后果嗎?”班主任厲聲質問。

 

“老師,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往下扔東西了!”這時,學生眼里的淚水已在打轉。

 

“幸虧你扔的是紙盒,如果是鐵盒、磚塊呢?還不給人家腦袋砸破?”

 

“萬一砸出人命來怎么辦?”

 

班主任連連質問、斥責,由紙盒而鐵盒而磚塊而人命而……說了一大堆,越說越嚴重,越說越玄乎,似乎還不滿足,仍想繼續(xù)“發(fā)揮”,但這時,學生已變得充耳不聞,表情淡漠了。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里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被人們稱之為“超限效應”。

 

學生犯了錯,班主任對其問題進行適當?shù)赝卣古c延伸,使學生受到教育,這本沒有錯;但在某些時候,班主任太多、太隨意的“發(fā)揮”,就成了“過度”教育,反而引起學生心理煩躁甚至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使原本簡單的教育變得復雜起來,成為對學生的一種新的傷害。

 

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在批評學生時出現(xiàn),班主任要把握好教育的“度”,切忌“化小為大”、“化短為長”、“化輕為重”,大肆渲染,無限上綱。

 

廈門心理醫(yī)生?郭瀟贏妙招:要學會見好就收,自覺控制不良情緒,能少說的就不多說,留點精力給自己,多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反思,使他們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切忌對錯誤“窮追不舍”,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反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廈門心理咨詢 ?關愛生命(熱線):0592—5515516

廈門心理專家 ?精心呵護您的健康(官方網(wǎng)):http://www.xmxlzj.com

廈門心理咨詢機構 ?心靈雞湯(企業(yè)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廈門心理醫(yī)生(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暨瀟贏身心靈會所)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4-01-29
標簽 :
分類 : H 考試壓力
評論 : 0條

= 14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