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揭秘:轉換反應的現象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轉換反應的現象
轉換反應
轉換反應是壓抑的心理狀態(tài)向軀體化轉變,轉換成反應的癥狀,具有突出象征性的表達,疾病獲益是其目的。
同義詞:轉換綜合征、轉換神經癥、轉換性癔病及癔病性反應(歇斯底里)。其中,癔病性反應不是僅指軀體障碑,“癔病性”還具有一定 的人格障礙的含義。癔病性反應更多地發(fā)生在癔病性人格上,但原則上并不與某一確定的人格結構相關?!胺至研哉系K”的含義與轉換性障障礙大致相同,但癥狀表現在轉換綜合征與疑病綜合征之間。
癥狀學轉換反應表現有功能運動性、感覺性或感官性癥狀,可為發(fā)作性,例如某一肢體癱瘓,常表現為雙腿不能站立、不能行走,或者整個軀體處于“不動”狀態(tài)(類似于在一定的動物身上觀察到的假死反射),可給人一種意識喪失的印象,但通過病人主動的自我防衛(wèi),不難與昏迷或木僵區(qū)別。對于心理反應性激動狀態(tài)(如監(jiān)禁反應),可表現為一 種強烈的運動性發(fā)作,伴有狂怒、叫喊或哭鬧是通過明確表達的內容與豐富的動作表情,可與精神病性激動狀態(tài)相區(qū)別。
功能性客偉具有戲劇性過程,但無意識喪失與跌打受傷,持續(xù)時間較癲癇長,并可受暗示性或權威性作用的影響。不經瞳孔反射等檢查,只通過它的特征性表現形式便可同癲癇發(fā)作區(qū)別開。
功能性震顫大多數為粗大的震顫,肢體臨近的局部肌肉首先同步震顫,遠端部手及足隨之發(fā)生抖動。過多地注意或關心可使癥狀增強,相反,轉移注意力可使癥狀減弱或消失。另外,大多數細微的、不同步的震顫也依賴于情感態(tài)度。
功能性感覺障礙可表現為一定皮膚區(qū)域的感覺缺失,但所涉及的部位與神經分合,而是外行對軀體的想象,例如上身一側(以中線為界)不含上肢在內的感覺缺失,或以長筒襪、手套形狀為界的皮膚區(qū)域的感覺缺失。
其他感官障礙可有功能性失明、視野狹窄等。
疼痛狀態(tài)是轉換反應較常見的癥狀,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fā)生,尤其是腹部育頭部(當然要排除器質性疾?。?。嘔吐也可為轉換反應的一個癥狀。
不可能對于多種多樣的癥狀學的表現形式全部談及,幾乎每一種疾病的癥狀都可出現在轉換反應中。但也要注意,不應忽略那些確實存在的軀體障礙與主訴。
產生:轉換反應是弗洛伊德解釋神經癥產生的第一個模型。沒有得到滿足的本能愿望和沒有解決的心理沖突被壓抑大無意識中去,是神經癥的精神動力學基礎,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在轉換反應中以軀體障礙的形式表現出來。
病人表達方式具有很明顯的特征性與象征性:一條腿癱瘓,意味著無法進行下去;視力障礙,意味著不能或不愿再知道面,所發(fā)生的事;吞咽障礙,表示無法接受周圍環(huán)境所給予的;嘔吐,表示對所有的事或人都厭惡;“身體語言”在這里體現得非常清楚,而且具有戲劇性特點。轉換反應表達了一些不滿的幻想與經歷,有時也有與性相關的內容,例如女性在角弓反張的功能性發(fā)作時,脊柱前凸,將骨盆突出強調出來,這種現象被解釋為一種沒有實現的本能滿足的補償。
許多轉換綜合征具有呼吁性特征,患者的表達具有明顯的傾向性現在我已癱瘓了,人們不能再對我有什么要求了;我已到了這種地步現在你們終于該關心照顧我了。病人實際上是要減輕來自外部或內義務或責任,警告外界,迫使別人來幫助自己。病人通過疾病獲得了益處:通過癔病癥狀的表現,使被壓抑的本能意愿得到一定的滿足(原發(fā)疾病獲益);通過外界的關注、承認,滿足了自戀心理(繼發(fā)疾病獲益)。 同其它病象相比,轉換反應可引起外界更多的共鳴。
特換反應可以是一種本能的、反射性的及其它生物性過程。有些運動性轉換反應表現出系統(tǒng)發(fā)育方面的早期、原始的運動過程,并能在相應的情形中體現出現實意義。最初轉換反應或多或少有些自覺地、隨心所欲地,隨后可變?yōu)槭炀氝^程(條件反射),最終可不受意愿支配。
轉換反應女性多于男性,癔病性人格多發(fā),也可發(fā)生在虛弱型、自戀型或其它人格結構中,青年人多于中老年人。轉換反應的強度與形式依賴于社會條件、周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等,感情的“傳柒”、認同與仿效傾向也起一定作用。在過去10年中,轉換反應的形式由外部的表情動作轉向心理生理的、某些確定的機能性障礙,“癔病性表達形式”轉向所謂心身的“內部形式”。
診斷:根據突出的表現方式、表達的內容及癥狀的針對性不難作出診斷。轉換反應還應與癥狀類似的器質性障礙相區(qū)別,通過對病人的進 一步檢查,便可做出鑒別。
在排除了器質性疾病之后才診斷轉換反應這種功能性障礙是錯誤的。器質性疾病的診斷與轉換反應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轉換反應可以使原有軀體疾病的主訴加重,有些患者因感覺周圍環(huán)境或醫(yī)生對自己的病情注意得太少,想要得到認真的評價。
轉換反應不同于裝病,盡管它不總是完全無意切的。
轉換反應還應與一些運動性障礙相區(qū)別,有些運動障礙f,如斜頸、抽搞、書寫痙攣及一些類似癥狀也可以由心理因素引起或受心理因素影響而形成,經做詳細的神經系統(tǒng)檢查可確定診斷,與心因有關的運動性障礙也稱心身障礙。
人為傷害障礙:在轉換反應中有時可見到自我傷害行為,例如抓傷或割傷皮膚(大多數是表面的損傷),但也有通過服藥進行自傷者,也有一些其它的轉換性主訴及結果。這些患者常反復地去醫(yī)院進行檢查,要求住院,甚至手術。其中一些人的障礙非常嚴重(超出了轉換反應的范圍),神經癥性或人格障礙的特點非常突出。按照精神動力學的觀點,這同幼年時期父母-子女關系障礙、邊緣-障礙,以及自戀傾向有關,兒童時期受虐待或亂倫也可與這類障礙的形成有關。
病程:轉換反應的癥狀大部分持續(xù)時間較短,病情常常自然緩解或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而緩解,癥狀長期存在的情況較少。如果涉及到運動障礙,癥狀則可能持續(xù)較長時間或出現肌萎縮。轉換反應常以一種或 多種形式反復發(fā)作,癥狀的轉變大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傾向于心身綜合征。
轉換反應的預后一般相對較好,但作為基礎的神經癥性行為態(tài)度多長期不變,也很難受治療的影響。
治療:開始治療時應首先確定適應證,搞清楚是首先對癥治療還是首先圍繞著沖突治療。對于急性起病者,要在條件變化之前(因社會因素可使癥狀強化,導致治療的敏感性降低),或繼發(fā)性器質性損害(如運動性障礙)出現之前,及時治療,以盡快消除癥狀。在此,暗示性方法或行為治療方法比較適合,催眠療法在一些個別情況也有效。
治療必須是客觀、善意地,不能在感情上與病人相對立,要防止癥狀發(fā)展成慢性。使病人認清精神性致病原因。練習性治療對病人同樣有效(像器質性障礙那樣),只進行練習性治療也有可能使癥狀緩解。同時要在心理治療性談話中建立起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這對于隨后的理性治療很有幫助。還應不斷地認清“疾病獲益”并阻止它的實現。
圍繞著矛盾沖突展開治療,而不是只注意癥狀,這對病情的緩解也很有幫助,可消除精神動力學方面的病因。
治療是針對癥狀還是針對沖突,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癥狀的種類與持續(xù)時間、人格結構及以往的治療經驗來決定。治療計劃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必須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具體制定。
對于戲劇性轉換反應,如發(fā)作性病癥或激動狀態(tài),要盡可能少地關注癥狀,人為地不去注意(去除社會強化作用),這對于消降疾病獲益,特別是緩解病情,是最好的治療原則。過分地關照或簡單粗暴地不給予幫助都是錯誤的,因為兩種方式都可使癥狀強化。藥抑治療在大多數情況是不必要的,或只是短暫地使用。
對于分析性心理治療,只有在某些情況下和某些人格結構時才是適用的,對于易受影響的或暗示性較強的病人,有時通過移情作用可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病人的言行只停留在表面上,或只是表演性的,出現治療失敗的情況并不少見。治療形式必須是多種多樣地,應以當前的沖突為中心進行治療。對于某砦病人,社會治療比心理治療更有效。
轉換反應治療的主要困難是病人注重于疾病的表現,確切地說,病人不肯放棄“疾病獲益”,不放棄減輕負擔、減少要求、消除矛盾、得到資助的目的(無意識地、不自覺地)。病人只有改變自己的目的,或重新確定目標,治療才能有效,才能改善健康狀況或心理社會狀況。
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關注心理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官方網站-心理健康:http://www.bdsgpw.cn
專家微博-心理語錄:http://weibo.com/fjxlzx
專家博客-心理案例: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業(yè)微博-心理視頻: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心理課堂: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權威心理督導:郭瀟贏是著名心理學教授/國家級心理治療師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