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男孩(下)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如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男孩(下)
給男孩成長與改變的機會
問:您認為,許多男孩具有獨立、主動、勇于冒險、富有攻擊性等特點,但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男孩表現(xiàn)得過于柔弱和害羞,對于這樣的男孩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幫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呢?
答:男孩也存在不同的類型。有的男孩活躍、積極進取、愛冒險(大多數(shù)男孩屬于這種類型),而有的男孩是害羞、警惕的觀察者。這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這兩種類型的男孩我們的社會都需要。但是如果某種特點過度了(過于有攻擊性或過于害羞),我們便需要對這樣的男孩進行糾正。例如對害羞的男孩,我會采用“行為技術”。我會設法了解這個男孩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然后列出一個個步驟(把這件事分解成若干件不那么嚇人的小事),在他每次進行嘗試時給予他獎勵。這需要花費數(shù)天或數(shù)周的時間,但這個辦法很有效。
問:本著尊重孩子性別差異、“因性施教”的教育觀點,中國上海第八中學在2012年開設了一個男子高中實驗班,班里的學生全部為男生,教學內容也是針對男孩的成長特點而專門設計的。從兩年后的結果來看,這些男生的確取得了比其他班級男生更優(yōu)異的成績,也比其他男孩具備了更強的生活和生存能力。您對“男生班”的存在有怎樣的觀點?根據(jù)孩子的性別特點來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必要?還有哪些措施可以施行?
答: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沒有某種班級或方法能夠以相同的方式讓所有男孩都獲益。我們不能只是讓所有男孩都進入男生班,因為有些男孩在男女共學的班級中發(fā)展得更好。我們也不希望女孩子落后,因為她們同樣很聰明。如果我們只關注如何教育男孩,便有可能會忽視女孩們的需要。我認為應該有各種不同的班級和教學方式,因為孩子們(男孩和女孩)在學習方面存在著差異。我們不能用有限的方法來教授每一個人,人真的太復雜了。不過總的說來,為了幫助男孩獲得更好的教育而采取的“男生班”方式令我印象深刻,男孩們似乎也喜歡這種方式。不過需要強調一點,這并不是適合所有男孩的教育方式。
問:與以前影視里的“硬漢”形象不同,現(xiàn)在秀美柔情的男子形象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影視屏幕里,這種性別混淆的流行文化,讓越來越多的男孩開始喜歡中性或偏女性的裝扮。根據(jù)雙性化理論,一個人的性別傾向可以分為4種,即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和中性化,而雙性化集中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別優(yōu)點,是最為理想的性別模式。但是,女性化和中性化的流行是否會對男孩的性別認知造成影響?我們是否應該幫助男孩塑造更堅強獨立、更富冒險精神的文化?
答:這是一個非常有趣而復雜的問題。在25 年對家庭進行咨詢和治療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令人吃驚的事情。一些行事強硬的爸爸想把他們的兒子培養(yǎng)成硬漢,能和他們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但他們的兒子卻更靦腆、文靜,會追求自己的興趣,比如烹飪、教書、藝術和時裝,而這些通常是女性的興趣愛好。所以我認為我們對男孩的影響很小,他們有自己的愿望、需要和內驅力。重要的是不要強迫男孩成為我們想讓他們成為的樣子,否則是非常有害的。我們必須配合、支持他們內在的傾向性。每個人都有自己非常熱愛的事情。
問: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不同性別的孩子在習慣培養(yǎng)方面是否有差異呢?對于男孩更需要培養(yǎng)哪些方面的習慣?在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答:對男孩來說(通常他們更活躍、更好斗,小的時候對學習不太感興趣),我認為早期培養(yǎng)某些習慣是很重要的。要讓他們養(yǎng)成先做功課再玩電子產品的習慣。他們需要練習不拖延,還要練習有條理(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一條一條地打鉤)。要注意,不該溺愛男孩。美國的許多家庭很寵愛他們的兒子,當男孩長大成人,需要自己面對很多事情時,這種教養(yǎng)方式的問題就會浮現(xiàn)出來。
問:雖然中國現(xiàn)在有限度地放開了二胎政策,但在城市里獨生子女家庭依然是大多數(shù),那么,擁有兄弟姐妹的男孩和作為獨生子女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同?哪種情況更有利于男孩的成長?
答: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影響。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我常常會想,為什么11 歲養(yǎng)成的讀書習慣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也許就是基于麻省理工學院專家們所發(fā)現(xiàn)的秘密,即大腦形成習慣的回路機制有三:一是暗示,二是形成慣常的行為,三是獎賞。我受哥哥的影響讀了許多文學名著,因為內心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體驗,所以堅持閱讀近50年。顯然,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要做到多激勵、長期堅持和及時獎勵,但內在的成功體驗才是最高的獎賞。
教育感悟
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方面是孩子會比較自如地與成年人相處,比較有利于發(fā)展成熟。另外,孩子能夠獲得很多關注,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消極的方面是他們沒有學會如何與其他人談判,沒有學會等待事情輪到自己,也沒有學會在社交情境中放棄某些東西。這些可能是獨生子女會出現(xiàn)的問題。
問:中國有超過6 000 萬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的父母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而離開家鄉(xiāng)到城市打工,把孩子留給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照顧。這些長期缺乏父母照顧的孩子是否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
答:以我的經驗來看,最重要的不是“誰來養(yǎng)育孩子”,而是“如何養(yǎng)育”。任何疼愛孩子、善于鼓勵孩子的成年人都可以很好地完成養(yǎng)育孩子的任務。但是如果孩子得不到照顧與監(jiān)督,得不到一對一的交流和關愛,就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問:“如何養(yǎng)育”自然非常重要,對孩子影響深遠,但問題在于,父母的責任是別人可以代替的嗎?許多專家認為孩子在12歲前,特別是6歲之前,能否與父母建立親密的情感依戀,將影響其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我不贊成孩子12歲前與父母分離,包括上寄宿制學校,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有具體建議嗎?
答:在美國,很少有高中之前的孩子去上寄宿學校,所以對此我沒有什么經驗,不知道這會產生什么影響。不過我認為,讓年齡較小的孩子長時間離開父母和家庭不是個好主意。讓孩子與父母健康地分離很重要,我們在美國會有以下做法。我們有很多在外面過夜的夏令營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幫助孩子適應離開父母,同時又不會失去安全感(只待幾周時間)。這些項目通常與學習無關,主要目的是探索大自然,學會與來自不同地區(qū)的陌生孩子交往,而且這些夏令營往往趣味性十足。另外,到大約10 歲左右,很多孩子還會在周末到好朋友家過夜。有時,學校也會組織集體旅行,去一個特別的地方參觀幾天,比如華盛頓或紐約,甚至會去另一個國家旅行。這些經歷有助于孩子慢慢地、穩(wěn)妥地與父母分離。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bdsgpw.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