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背叛父母三次(下)

294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孩子一生背叛父母三次(下)

 

“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多多。”

 

而多多也向爸爸求助,說貝兒抱得小狗不舒服,自己不放心。黃磊也并沒有參與,反而說:不要跟我告狀,沒用,要學會自己解決。就是在爸爸的放手教育中,多多慢慢學會了解決問題,甚至成為了所有孩子的大姐姐,小孩子們遇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找爸爸,而是:找多多姐姐。只有懂得退出的父母,才能養(yǎng)出有出息的孩子。獨處的空間,才是孩子成長最快的時候,長出獨特的枝椏與觸角,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像多多,不僅養(yǎng)成了睡前閱讀的習慣。還活成了許多人眼里人生贏家的樣子。為《小王子》配音,參加話劇演出,還登上了法國大秀…………

 

黃磊說:‘我從沒把她當作一個孩子,而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想法和人生。她不屬于我,我們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所以我也不能強加意志給她。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身體力行地教會她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改甘窃⒆邮菑陀〖?,三觀正的父母,能養(yǎng)出有教養(yǎng)的孩子,而三觀不正的父母,孩子多半也在劫難逃。窮養(yǎng)富養(yǎng)永遠不如教養(yǎng),與其舍不得放手,還不如身體力行,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次背叛:

 

13-16歲美好的青春期

 

前兩天,一個高中生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路上又和媽媽發(fā)生爭執(zhí),在媽媽停車之際,從車上跑下來跳入波濤洶涌的江中。短短5秒,他用極端地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忿,也向星光璀璨的明天說了再見。前年在泰國,一男孩在玩游戲,父親氣得跳腳口不擇言:玩游戲還不如去死。男孩轉眼間掏出一把手槍上了膛,對準自己的太陽穴就開了槍。短短5秒,他沒有給父母挽留的機會,也沒有給波瀾壯闊的未來一個機會。而多如此類的悲劇更是不勝枚舉,他們真真切切地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青春期的孩子們往往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不被社會接納,他們只能采取一些出格且極端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不知所措。

 

《變形記》里的孩子,大多都是一群被社會認為‘有毛病’的叛逆孩子。在家里氣急敗壞地頂撞父母,在學校不聽老師的管教,公然挑釁校規(guī)校紀,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拉幫結派,潛入網(wǎng)吧,迪廳等成年社會的游戲場所,甚至越反對越發(fā)猖獗地談起戀愛……家長們簡直心力交瘁。

 

可在這些看似劣跡斑斑的行為背后呢?

 

孩子們就好過嗎?他們像一頭困獸一樣,在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間來回亂撞拉扯,得不到紓解。就像心理學上常講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效應’,越制止越違反,越禁忌越挑釁。父母們的強行干涉和逼迫,反而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抗。所以你會看到,為什么把這些孩子放在農(nóng)村短短2個月,就能發(fā)生如此巨大的改變。因為他們切切實實感受了什么叫理解,包容。農(nóng)村父母不懂他們那一套潮流,但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說:‘這挺酷的?!?/p>

 

不想去上學?農(nóng)村父母給孩子聯(lián)系打工的地方,寒冬臘月里去工地扛一天磚掙幾十塊錢后,他們紛紛懷念起了學校。在校園里,自己這個差等生反而被老師表揚英語發(fā)音好,讓他為孩子們領讀,他眼含熱淚地感慨道:早知道多學一點多教他們一點。農(nóng)村零花錢少,買不起他們奢侈的生活。可爺爺卻拿出藏起來的20塊錢,走10幾里山路給他們買可樂。一個個平時大手大腳的男子漢感動得淚眼婆娑……

 

農(nóng)村爸媽們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問題孩子,反而給予他們從沒有感受過的尊重和鼓勵。有孩子說:在農(nóng)村的1個月,是他最快樂的30天,他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愛和溫暖。所以大家在分別的時候,才會如此難過與不舍……青春期的孩子是只敏感的刺猬,他們的內心遠遠沒有外表那么強悍,他們也需要有個人告訴他:你并不是壞孩子,你只是與眾不同了點。父母是孩子的軟肋,也是盔甲, 家人的理解和安慰往往是治愈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良藥。孟非說過:有不少人把聽話當作對父母的尊重,可什么叫尊重?我認為,能夠很好地區(qū)分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服從,才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獨立的開始。

 

作家龍應臺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帶兒子去墾丁玩,去上廁所的時候問他:‘要不要去?’而兒子是這樣回答的:‘媽,我要不要上廁所,自己難道不知道嗎?’等龍應臺回來,兒子又問:‘請問,你會不會問你朋友要不要上廁所?’見媽媽搖頭,兒子繼續(xù)問:‘那你為什么要問我上不上廁所呢?怕我尿在褲子里嗎?’雖然對于大人來說這就是一件芝麻蒜皮的小事,可沒想到戳到青春期兒子的點,兒子回去還特意寫了一封信:‘媽媽,你一邊給我自由,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也正是這封信,讓龍應臺徹底認識到:兒子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順從媽媽的孩子了,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個體。‘背叛’,其實是孩子的突破和成長,是破繭和涅槃。家長從來無法掌控孩子的一生,更不要把孩子的‘不聽話’當做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和對自己權威的挑戰(zhàn)。反叛精神,才是一個孩子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一個健康的孩子,一生至少要背叛父母3次。

 

就像《追風箏的人》中講的那樣:

 

孩子不是著色本,你沒法在上面填上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他不會像你,而且他永遠不會像你,但等著瞧吧,他會有出息的。因為偉大,總是從冒犯開始。

!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bdsgpw.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0-01-23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8 + 7

?